壮美!“空中巨龙”、“海上风筝”……江山如此多娇

2018-10-05 11:04 来源: 国资小新
调整字体

  原标题:壮美!“空中巨龙”、“海上风筝”……江山如此多娇

  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

  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

  正值国庆假期

  不妨与小新一起

  瞩望神州大地

  纵览璀璨中华

  去看看正在建设的大国工程

  去触摸新时代的发展脉搏!

   广东:深中通道西人工岛

  “海上风筝”成湾区新地标

  “超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的西人工岛,即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位于珠江口零丁洋海面上,岛体面积达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国际标准足球场。从空中看,它就像是一只巨型的大风筝飞跃珠江口。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交建建设者们将57个直径达28米的巨型钢圆筒深深地扎进海底,仅仅用了141天就勾勒出了这个“海中风筝”。

  此外,这里也将成为深中通道海上大跨径桥梁与海底沉管隧道的转换枢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中通道建成之后,将大大缓解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压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福 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突破“建设禁区”大桥铁路梁合龙

  正在建设中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于福建省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全长16.34公里,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铁路,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

  大桥所处的台湾海峡是个大风口,全年有230多天有7级以上的大风,每年留给建设者的有效施工时间不到120天,而且这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此曾被一些人视为“建桥禁区”。

  然而,对于中国铁建建设者们来说,难题和挑战却是创新的动力。在这个“建桥禁区”里,建设者们已经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完成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多项基础建设。

  10月3日早晨6时许,工人们就开始忙着往合龙吊架上浇筑混凝土,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完成,标志着大桥的混凝土铁路梁终于全部贯通。

  甘肃敦煌:光电产业园区

  戈壁滩上“镜成林” 光能变电能

  在甘肃敦煌鸣沙山北面的光电产业园区,两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就像两个硕大的“向日葵”,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

  画面中耀眼的光点,就是2016年投产的一期10兆瓦项目,目前已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

  而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的由中国能建承建的二期100兆瓦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2000多面、140多万平方米的定日镜,分布在800公顷的场地内,围绕着中间的吸热塔,呈同心圆状排列。

  “定日镜丛林”组成一个大型的凹面镜,将太阳光聚焦到中间260米高的吸热塔上,进而利用高温加热塔里的熔盐。被加热好的熔盐以565℃高温储存在塔下部的保温罐里,然后通过蒸汽发电机,将这些热能转换为电能。

  良好的储热技术,使光热电站在阴雨天或者晚上都能平稳发电。

  新疆巴楚

  穿越沙漠的“空中巨龙”

  “空中巨龙”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的英吾斯塘乡。沙漠中,由一座座巨大的铁塔接力贯穿起来的这项工程,就是国家助力南疆发展建设的“750千伏巴楚-莎车-和田”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

  国庆期间,工程已经进入附件安装阶段。在距离地面50米的高空,6名作业人员踩着像鸟笼子一样的导线,安装间隔棒和均压环。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几十米的高空,工人不仅要保持平衡,还要腾出双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他们在上面一呆就是4、5个小时。

  新疆南部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州四个地州,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条线路总长达554公里的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将破解南疆电能不足的瓶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基础保障。

   新疆:

  台特玛湖大桥

  穿越湖区“生态桥”

  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工程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设计长度24.5公里,是新疆库尔勒到青海格尔木段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由中铁一局于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铁路桥轨道铺设。

  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最终注入地。为了保护湖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早在2014年大桥建设之初,施工方案就进行了多次修改。

  铁路穿越湖区的方式,由最初在湖面干涸区铺轨变成现在的横跨台特玛湖的方案。750座桥墩撑起了高15米,长24.5公里的桥面,未来列车将通过大桥在空中穿越台特玛湖,大大降低了铁路建设对湖水造成的影响。

  辽宁:辽阳石化

  全程智能 原油加工优化增效

  中国第一块“的确良”面料,就是在辽宁的辽阳石化生产的。

  下图所展示的,就是这里刚刚投产不到半个月的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

  进口原油在这里通过加工优化,最终形成十多种石化产品,供应全国市场。仅是更为清洁优质的国标六号汽油,每年就可以生产出260万吨。

  在新建的11套装置中,大型及关键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这个项目占地有51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每个班次只需要25名操作员。他们在中心控制室内,通过231个在线摄像头和高速网络实时数据库,只用挪动鼠标、敲击键盘,就能完成对原油加工的全流程操控。

  除了自动高效,原油项目也充分考虑到了绿色环保,新建的3个污水提升池,就实现了原油加工污水的零排放。

  编辑:毕婷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