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教育频道 > 考试提醒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武汉教育局关于201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2011-06-24 15:12 我要评论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武汉教育信息网)各区教育局、局直属单位:

    2011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招生考试公平、公正。坚持“科学调整、平稳过渡、妥善决策、探索创新、规范操作”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具体意见如下:

    一、招生计划

    全市初中毕业生总人数为8.16万人。普通高中计划招生4.08万人(其中公办普通高中招生3.72万人,民办普通高中招生0.3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下同)招生3.5万人。确保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以上(其中中心城区达到97.5%以上,新城区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计划所占比例不得突破该区预定升学目标的55.8%,各类职业学校计划所占比例不得低于44.2% 。

    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今年继续实行指令和“三限”两类招生计划,符合条件的学校招收“三限”计划的比例仍按省定标准执行,即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公办普通高中“三限”计划比例分别不得突破该校招生总计划数的30%、20%、10%,各区(包括新城区)均要继续坚持至少安排1所不执行“三限”计划的公办学校,以满足部分普通高中资格线上、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就学需求。

    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专业、代码、校址、招生范围、收费标准、电话号码等统一向社会公示。

    二、报名、填报志愿与招生范围

    (一)报名

    凡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中考报名。

    1.具有中心城区和部分新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新洲区)户籍或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按学校统一发放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武汉市招考办网站(www.whzkb.cn)进行网上报名;其他新城区(汉南区、江夏区、黄陂区)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

    2.户籍在武汉市、学籍在外地,要求回我市升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持户口簿和相关证件到户口所在区招考办单独办理相关手续后,按区招考办单独发放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武汉市招考办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3.参加“绿色证书”教育、工读教育类别考核的考生,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武汉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报名。

    (二)填报志愿

    我市中考志愿采取考前分类填报志愿的方式进行。

    考生选报志愿时,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两类填报升学志愿。

    1.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类(以下简称中职类)的考生,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选择1所学校填报在相应的志愿栏内。

    2.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类(以下简称普高类)的考生,愿意直接选择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可在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中,选择1所学校填报在普高类的提前批志愿栏内;选普高类的考生可在省级示范高中选择1所学校作为指令计划志愿填报,还可选择1所省级示范高中作为“三限”计划志愿填报;在市级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分校中可选择3所学校填报,同时须相应填写“是否愿意录入‘三限’生”;一般普通高中(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可选择3所学校填报,同时须相应填写“是否愿意录入‘三限’生”;此外,还可填报1所中等职业学校志愿。

    3.今年武昌区市十五中、市东湖中学和湖北大学附中三校继续推行计划招生批次改革,实行招生批次调整并执行相应批次的“三限”计划比例和收费政策。详见《市教育局关于安排2011年武汉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计划的意见》。

    4.分配生候选考生须报名参加中考,且第一志愿必须填报所分配的高中学校。具体办法按《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部分普通高中学校招录分配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5.报考特色高中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班或报考相关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的考生,在报名前必须按有关文件规定,参加相关部门或者学校组织的测试或面试,取得资格后方可填报相应的志愿。

    6.具有体育后备人才、体育特长、音乐特长、美术特长资格的考生,必须在相应批次的第一志愿填报对口招收的学校。不对口填报的,视为放弃其资格。

    7.具有“宏志生”资格的考生,必须在相应批次的第一志愿中填报有招收“宏志生”资格的学校,否则,视为放弃其资格。

    8.根据教育部关于外国语学校可单独提前招生的精神,拟报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应届初中毕业生除外)须参加该校报名前组织的英语测试,测试成绩前200名的考生有资格填报该校志愿(单独填报),与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应届初中毕业生一同划线,提前录取。武汉外国语学校“三限”计划只招收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应届初中毕业生。

    9.继续进行网上招生试验,“网上招生”资格生的资格确定按《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所普通高中网上招生试验管理的通知》(鄂教基〔2011〕1号)进行。

    10.分配生候选考生、“宏志生”、“网上招生”资格生、武汉外国语学校资格生不得交叉报名。具体办法按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招生范围

    中心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中心城区招生;新城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所在区内招生。

    武汉市民族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武汉外国语学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全市招生。

    (四)其他

    1.报名、填报志愿时间:5月4日8:00至5月8日22:00。

    2.享受优录政策的考生,其资格认定的各类审核表和名单,由各认定资格的部门或学校在报名前报送市、区招生考试办公室。

    三、考试与评卷

    考试实行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一考多用”。

    学业考试内容、办法、时间及各项要求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武汉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案的通知》。

    考生持准考证参加学业考试。准考证号只用于考试,报名号用于报名建档、公布成绩和录取。报名号与准考证号的使用功能及编排见《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报名号与准考证号统一编码模式的规定》。

    考试组织按《武汉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考务工作手册》规定执行。

    各区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考试,考点要相对集中。

    评卷工作在市教育局领导下,由市招考办组织全市集中进行网上评阅(具体安排另文规定)。

    考生的考试成绩由考生毕业学校通知考生,考生也可登录武汉招考办网站(www.whzkb.cn)查询考试成绩,还可选择武汉电信信息台(16865555或118114-0-1号键)查询(免信息费)。若考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疑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复查学业考试成绩(有关规定另文通知)。

    四、划线

    录取前分别划定四条资格线: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分校也纳入此批次)、一般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录取资格线。中心城区示范高中和中心城区一般公办普通高中资格线,以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录取资格线,全市统一划定;新城区的示范高中和一般公办普通高中的资格线分别由各区自行划定。

    五、录取

    录取工作分类、分批进行。

    录取工作采取局域网网上录取的办法。高中阶段学校要严格按政策、按计划、按批次、按志愿、按考生升学成绩总分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具体办法是:按考生升学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录取;若考生总分相同则语数英三科成绩之和大的优先录取;若仍然相同,则按综合素质评定等级的高低排序;若仍然相同,则物理化学成绩大的优先录取。经过以上排序还有相同者,在征求招生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录取。

    报考中职类的考生提前批录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原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幼儿教育专业列入此类,由学校组织面试,并优先录取。

    报考普高类的考生在录取时,先录取分配生、提前批志愿的考生。

    每批次招生学校在资格线上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考生中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不再考虑后面志愿的考生;在第一志愿考生中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可录取下一志愿考生,若按志愿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可在该批次资格线上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每一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下一批次志愿录取。在第三批次中填报了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志愿、资格线上未被所报考的学校录取的考生,可由各区招考办统一安排指定的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

    有招收“三限”计划的公办普通高中,录取时先执行指令计划,后执行“三限”计划。招生学校在录取“三限”生时,其录取线不得低于学校指令录取线下30分。其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录取“三限”生时,最低不得低于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

    分配生侯选考生在其所报考学校的指令录取线下40分内录取,最低不得低于示范学校录取资格线。已被确认录取的分配生不得参加其它学校的录取。

    具有招收体育、音乐或美术特长生资格的普通高中学校,在每一批次前按招收特长生的计划和志愿,在符合录取条件的体艺特长生中按照考生升学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录取。示范高中录取体艺特长生的最低分数不得低于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体艺特长生的最低分数不得低于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下30分。指令计划和“三限”计划比例按省级示范7:3、市级示范8:2和一般公办普通高中9:1执行。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招收体育生,按一般公办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线的80%确定最低控制分数线,作为指令计划录取。

    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不合格者,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将实行降等录取。无正当理由未参加理化生实验技能操作考试者,普通高中不予录取。

    按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得无故退录。

    对于少数在示范学校资格线上按志愿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经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在示范高中资格线上征集志愿录取考生。

    高中毕业生、往届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求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除集中录取外,市招考办将在9—12月期间,每月办理一次注册录取手续。

    各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结果须在校内公示,并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可通过武汉市招考办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被录取的考生纸介质档案的领取办法另行通知。

    六、优录的项目、标准及审核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升学成绩加20分参加录取

    1.烈士子女、兄弟姐妹。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升学成绩加10分参加录取

    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升学成绩加5分参加录取

    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初中应届毕业年级被评为“女生优胜奖”的女生。

    2.毕业年级参加“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优秀作品评选获奖的2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

    3.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籍考生和少数民族子女。

    4.武汉市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的独女户、双女绝育户的子女。武汉市流动人口中市外农村独生女、双女绝育户女孩,详见《武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我市流动人口中市外农村独生女、双女绝育户女孩享受中考优录政策的通知》。

    5.初中阶段市级科技小人才获得者。

    (四)其他

    享受优录的考生报名前要填写相关优录审核表,由相关部门审核认定资格。审核表由考生毕业学校初审,先后报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审核认定。

    优录的审核手续在报名前办理完毕,过时不予补办。凡弄虚作假的,取消优录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所有优录考生的名单录取前须公示,市招考办在录取时据此优录。

    同时具备几种优录条件,又具有特长生或分配生候选资格的考生,只能享受一种,由考生本人选择。

    若同时具有特长生或分配生候选资格,又具备优录条件的考生,未被相应学校录取,其特长生或分配生候选资格将失效,在参加其他学校录取时仍可享受优录政策。

    七、有关要求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为考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确保招生考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尽其责,坚持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资格线、录取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人民群众和社会媒体对招生工作的监督,确保招生考试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区招考办、各初中毕业学校和招生学校要坚持原则,依法招生,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充分尊重考生对各学校招生情况的知情权。招生宣传要客观、真实,给考生及家长以完整、准确的招生指导。要切实尊重考生的报考意愿,维护志愿的严肃性,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强制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的志愿,尤其不得限制考生报考或不报考某类或某所学校。

    要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和规范管理,严防试卷泄密。对考试期间的交通、饮食卫生等安全隐患要有应对措施,确保组考安全。加强评卷工作的组织管理,保证公平性,提高准确性,切实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招生队伍建设,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决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任何违反招生纪律的活动。

    要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招生乱收费,坚决杜绝有偿招生,各级招生部门和学校不能以任何借口,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要认真耐心地做好招生考试期间信访接待工作,坚决制止违规招生。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按《市教育局关于重申入学招生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本意见由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负责解释。

 

 

 

责任编辑:陈明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