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

武汉姑娘嫁了一位歌手,谁知上了烧烤的“贼船”,他们的故事比烤串还有味

2020-09-20 22:48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开了烧烤店后

  小王再没有单独给小玲唱过歌了

  虽然他们的相识

  就缘起在凤凰古城街头

  他抱着吉他唱了一首

  《我在你的歌声里》

  采访在一个下午

  烧烤店还没营业

  空荡荡的店内

  长江网记者提议

  小王唱一首吧,单独唱给小玲

  小玲嘴上不屑

  “别唱了,都老夫老妻了。”

  但小王开口唱出——

  “我跌跌撞撞奔向你

  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

  小玲撇着嘴一边嫌弃,一边抹泪

  凤凰街头,小玲被小王唱红了眼

  小王叫王刚,小玲叫张玲。小王大小玲4岁。

  2012年,黄陂姑娘小玲去凤凰古城旅游。入夜的街头,在酒吧做驻唱歌手的小王下班回家的路上,一时兴起拿起街头流浪艺人的吉他,站在人群中唱了一首《我在你的歌声里》。

  那么普通的夜,游客小玲没有想到,邂逅来了。

  正在唱歌的小王看到人群中的小玲被他唱红了眼,走到她跟前,“QQ号多少?交个朋友吧”。

  18岁那年,小王就背着吉他全国转,在重庆的桥洞里唱过歌,在长沙的街头卖过艺,在西安的城墙下弹过琴,这些都是小玲没有过的经历。

  恋爱不到半年,小玲嫁给了小王。跟着他来到了凤凰。

  但艺术没能让夫妻俩吃上饭。眼看到30岁,做酒吧驻唱歌手的小王虽然拥有一票粉丝,但兜里却没有攒下养家糊口的钱。

  都说“湖南夜宵千千万,湘西小串NO.1”,作为湘西吉首人的小王,也是出自“烧烤世家”。兄妹四人,他最小,上面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分散在吉首、怀化和凤凰做着烧烤生意。

  随性了十多年的小王决定跟着家人干烧烤,考虑到湘西烧烤市场已趋于饱和 ,家人建议他跟着媳妇儿回黄陂,开一家湘西吉首烧烤店。

  2016年,在黄陂一小区门口,租了一间39平方米的门面,摆了四张桌子,属于小两口的烧烤店开张了。

  但生意并不好做。在开业后的一年半时间里,顾客寥寥,“有时候一晚上一个客人都没有,有时候一晚上只卖出七八十元”。如果哪天卖出了四五百元,他俩能兴奋好几天。

  一把爆汁牛油加一份金黄烤鱼

  满街飘香

  懂烧烤的人都知道,在烧烤界,湘西必须拥有姓名,一把爆汁香脆的牛油小串配上两大杯扎啤,不眠夜就此开始。

  但第一次见到湘西烧烤的外地人普遍是懵的,咋这么小呢?别的地方烧烤论串,湘西烧烤论“手”,一手十五串左右,两手起撸,有一种不撸个200串谁也别喊停的痛快。

  顾客不断反问小王,“为什么串不能再大一点?”根据武汉人的口味,夫妻俩对肉串改良,把串做大,同时也保留了独有的湘西小串。

  改良后,烧烤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店内的四张桌子坐不下,顾客自己搬凳子摆桌子,在店门口自己找地方。

  店里的牛油最受欢迎。牛油就是公牛的胸口肉,每头牛只有五到六两,烤起来也相当讲究,什么时候翻面,什么时候撒料,什么时候上葱花,都是一门独属湘西人的玄学。“烤牛油还得小王来。”虽然小玲已经学成了小王的八成功力,但在老顾客刁钻的舌尖上,他们能敏锐地辨别出哪一串牛油是谁烤的。

  除了脂香四溢的牛油,烤鱼也是店里的招牌。蒜蓉辣酱是小王家传的,辣椒粉是从吉首运过来的。和辣椒酱绝配的当数烤鱼,将喜头鱼烤至外皮金黄,刷油撒料,最后码上一把韭菜,出炉时,刷上白天熬制的辣酱,整条街飘香。

  刁角里的烧烤店藏着笑中泪

  但你却判断不出,这家烧烤夫妻店,是烧烤好吃,还是小王的歌更好听。

  “今天带朋友来,就是听你唱歌的。

  换个人烤,你快来唱歌。”

  小王忙着烧烤,顾客催着他唱歌,小玲接过他手里正在烤制的肉串,也催着小王赶紧去。

  油烟熏雾中,小玲左手麻利地翻着一把正在烤制的牛油,右手抓起一撮辣椒、一撮孜然,再不停地给旁边的烤鱼刷上油。

  小王抱起吉他,走到客人中间,让顾客点歌,《离人愁》《后来》《广东爱情故事》《海阔天空》《难得》《最爱你的人是我》是小王唱得最多的,顾客们也喜欢。

  唱着唱着,39平方米的小店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合唱。一次性筷子敲击着不锈钢烤盘,每个人的歌声里都有着五味杂陈的生活情绪。

  这里是40岁的刘姐和闺蜜的根据地,她们约定好,每周一次在小王的烧烤店约会,不能带老公不能带孩子,这是独属于她们的时光。“小王人好,歌更好。”女顾客从不藏着对小王的喜欢,小玲吃不吃醋?

  “

  小玲:我才不吃醋!

  小王:你吃。

  小玲:我不吃。

  小王:你吃,眼神里看得出来。

  ”

  争论半天,小王一句“你眼神里看得出来”,让小玲败下阵来。

  小玲只能坦言,一开始确实会吃醋,但为了生活,这点醋早不愿吃了。现在的小玲,会催着小王去唱歌,独自挑起烧烤的重任。“我主动让他去,催他去,生意热闹最重要。”

  吃着烧烤,听着现场,人生难得几回醉。城市很小,心事很多,这家刁角里的烧烤店藏着笑中泪。

  从咸宁来的黄鹏一人在黄陂上班,老婆孩子都在老家。每天下班后,他习惯在店里点一份烧烤,拎回住处。夫妻俩看到黄鹏总是心事重重,故意拦下了他打包的袋子,“就在我这儿吃,我陪你喝酒唱歌”。

  小王陪着黄鹏撸了串碰了杯,又抱起吉他唱了一首《梦醒时分》,那一晚黄鹏在黄陂有了归属。“见到有缘的姑娘,那是一见钟情,见到他,是一见如故。”

  从那以后,黄鹏的打包习惯改了,每天从家里自带红酒,来店里配上一把烤串,伴着小王的歌声度过漫长的夜晚。

  小王的烧烤店里

  每个人都现了原形

  2018年年底,在微信群看到网友上传的一段视频后,《人生一串》编导买了张火车票就到了武汉。和小王聊到了深夜,编导判定,这家小店的故事比烤串还有味。摄像机架在烧烤店三天三夜,拍下了店内的烟火和美好。

  半年后,纪录片播出,那时候的小店已经搬离了老地方,39平方米的小店换成了百余平方米的烤吧。担心老顾客找不到,他们不敢搬远,隔了500多米,在街对面找了个新门面。

  趁着《人生一串》的热度,从北京、上海、安徽赶过来的网友“打飞的”到黄陂,只为伴着小王的歌声吃一顿麻辣鲜香的湘西烧烤。

  但让夫妻俩意外的是,店开大了,顾客却少了。曾经每天都要来的老顾客,宁愿挤在小店里,却不愿来大店了。

  “店大了,心远了。”网约车司机袁彪是夫妻俩的老顾客,他形容曾经的那家小店就是黄陂街头的深夜食堂。“店里只能放下四张桌子,老板就抱着吉他坐在中间给大家唱歌,一首接一首,唱到最后就是集体大合唱,有些人边唱边哭。”

  袁彪常常一个人去,但吃到最后,四张桌子早就并在了一起,陌生人在深夜的烧烤店,就着啤酒吐露着各自的心事,每个人都现了原形。

  “以前坐满四桌,店就是满的;现在坐上四桌,店还像空的,烧烤店要的不就是人挤人的烟火气吗?”在新店吃串的袁彪抬头看见曾经在店里结识的老熟人,举起酒杯和对方隔空遥碰。“这要放在以前,碰完杯就挤在一起吃了。”

  不仅是袁彪,不少老顾客都向小王抱怨过,“新店没有老店好”。烧烤要有烟火气,因为它有灯、火、烟和好吃的。

  把这些表象都剔除,剩下的是人们向往的实实在在的温暖和美好,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放飞自我。

  在老店,夫妻俩忙不过来,顾客自己搬桌子搬椅子,自己找个位置挤进去。顾客多单子多,烤不过来,顾客自己上手烤。欢闹了一晚打烊时,顾客愿意留下来陪着夫妻俩一起打扫规整……这些,都是那间拥挤小店给食客们的温暖。

  选择开新店,对小王和小玲也是无奈之举。老店楼上就是住户,每晚的歌声总是吵醒入睡的居民,住户的投诉让小王和小玲只能搬家。“找了一个多月,再也找不到相似的小店。”39平方米的老店年租金只要1万多元,而这间大店的房租则高达8万多元。“我们是咬着牙租下来的。”小王和小玲看着不如从前的生意,反复问自己,如何扭转。

  生活在这里

  这里就是远方

  趁着还未营业,小王抱起吉他要给小玲唱首歌,这一次,小玲是他唯一的观众。

  吉他声起,小王的歌声里唱着:“我们在一起说过,无论如何一起经历了风雨,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老去。”

  小玲又像8年前,他们第一次在凤凰相遇,歌未唱完,又红了眼眶。“想起以前好多事,也不知道明年房租到期后该怎么办。”

  二人从一无所有打拼至今,当年开烧烤店的4万元钱,还是找小王哥哥借的。因为门店太小,小两口只能在店门口撑一把大伞,把烧烤炉支在外面。风来了,要一边扶着伞一边搞烧烤,雨雪天更难。

  小玲漂亮,顾客都叫她牛油西施。爱美的她,夏天从不敢化妆,闷热的天气加上烤炉的炽热,再浓的妆都能被止不住的汗水弄花。

  烧烤炉前是小玲的打仗阵地,孜然抓多少,辣椒放多少,已经固定在脑子里,成了身体的条件反射。每天和火炉、调料打交道,小玲的手已经磨出了茧,手心也被调料染了色。“现在出门,我都不好意思掏出手。”

  小玲曾想着“两人一马,三月桃花”,谁知上了烧烤的“贼船”。干烧烤前,两人吵架总要分出个胜负,如今吵两句就算了,生意还要做,顾客还在等。这是干烧烤后,小玲感受到的最大变化。但刚上二年级的女儿在旁边揭露妈妈:“爸爸花100元钱买了一个灯泡,你嚼了他好几天。”小玲和小王在一旁笑。

  吉他配烟火,歌声也入味。在这家夫妻档烧烤店里,有嬉笑怒骂,柴米油盐,人间戏梦,滚滚红尘。

  老顾客在抖音上拍下了躺在烧烤店里的吉他,形容这把吉他像一把枪,也像一把箭,轻轻触碰就能射向远方。

  但小王说,生活在这里,这里就是远方。

  (采写:首席记者张维纳 摄影:记者詹松 视频:刘雍涛 海报:李靖 策划:李青 耿愿 制作:李杏)

  【编辑:金鑫】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