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走就是五六公里,水壶里的凉水都成了热水,武汉高铁线有个“女子检测工班”

首页 > 青春

2020-06-18 16:1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6月18日讯(记者王谦 通讯员高媛)读大学一年级时,沈佳虹从老家浙江湖州到武汉,是在杭州转的车。那一次,她睡了一夜的卧铺。几年后家乡通了高铁,到武汉只需要4个小时,舒适又安全,沈佳虹对高铁的印象一直很好。

  这个“很好的印象”还影响了她的择业,本硕均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的沈佳虹,毕业时正好铁路单位招聘,她顺利聘上,工作是负责检测高铁的股道和道岔。

  在武汉高铁工务段流芳线路车间,沈佳虹还有3位女同事,都是“90后”女大学生,她们在铁轨上一走就是五六公里,仔细检测高铁线路状态,保证列车运营安全。

  6月17日中午,长江网记者走进武汉铁路上的首个 “女子检测工班”。

  武汉高铁公务段检测工姑娘们正在工作。记者刘斌 摄

  水壶里的凉水成了热水

  中午时分,艳阳高照。

  4位姑娘如往常一样开展股道和道岔的检测,要赶在正中午没有列车运行的“天窗点”作业。

  换上工装,穿上黄马甲,戴上草帽和口罩,背上专用水壶,壶边缠一条毛巾。12点左右她们开始集合点名,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虽然天气正热,但个个穿得严严实实。明确了任务后,就合力搬起了作业工具、列队走到股道边。

  蹲身、读数、标点,动作行云流水。“水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道尺可以正常使用。”在布满碎石的铁轨上,起身蹲身,使用道尺测量轨道基本状态,低头走在道心,腿要不停地跨过一个又一个轨枕。

  “这动作看起来容易,但连着几公里都要重复可就有些难受了。”24岁的李瑾昱说,“刚开始的时候,我1公里走下来大腿和腰就受不了了,经过半年的体能挑战,现在连走五六公里都没事。”

  在轨道上,她们4人各有分工,一人操作道尺,一人记录,另两人操作轨道检查仪,精平、瞄准、微调、读尺,各类动作一气呵成,检查轨道是否有变形和病害、水平高低方向是否正常,接头处是否有异样……

  在铁轨上,姑娘们推着测量仪、拿着道尺和支距尺,相互配合一走就是好几公里。

  夏日的正午,没过多久,4人已汗如雨下,水壶里装着的凉水晒成了热水。

  “你这小身板干这个行吗?”

  武汉高铁公务段检测工姑娘们正在工作。记者刘斌 摄

  “深受打击!”沈佳虹用4个字,描述自己刚接触这个工作时的心情。

  沈佳虹调整好心态,从最简单的刷油漆、扣件涂油、清理线路杂草做起,用谦虚的心态,跟着身边的老师傅学习现场业务,积累实操经验。半年时间,从道尺都不会用的丫头,成为了可以单独操作测量车作业的高铁线路工。

  “在慢慢的学习和一些防洪防汛的应急演练中,我感到精确掌握高铁线路的地质变化,能为高铁安全减少很大风险,我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应用进来。”沈佳虹说,希望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23岁的刘梦盼,刚进单位时,有身边人不太理解:“你这小身板干这个行吗?”她坦言,比起干活,遭人质疑能力最让人心累。

  本以为所学专业可以让自己入职后得心应手,第一次现场作业“也懵了”,“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会干,和学校所学的完全不一样。”刘梦盼说,于是暗下决心,加倍努力。现在她已成为“女子检测工班”里操作道尺、测量仪最熟练的人。

  “看到复兴号在我们检测的铁轨上跑很骄傲”

  武汉高铁公务段检测工姑娘们正在夜间作业

  4人中,李瑾昱是唯一一个“铁三代”,她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铁路工人,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话不多的糙爷们,出去干活常是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再见面时就发现人“黑了几度”。

  李瑾昱之前就读于湖北十堰汽车工业学院,毕业时她跟随父辈的步伐应聘到铁路系统,“也许是耳濡目染吧。”刚入职,李瑾昱十分不适应,有几次工作回家后偷偷蒙在被子里哭。话不多的父亲给了她力量:“要自己学着调整和成长,不要娇气,坚持下来。”

  姑娘们的夜班作业都是在凌晨零点到四五点之间。让24岁的董慧最受不了的是夏夜凶猛的蚊虫,“有的直扑脸面,大的花蚊子隔着衣服都能叮人,最多一次双腿被叮十几个包。”

  “当初可能是太矫情了。”回想刚入职时的各种抱怨,入职近一年的姑娘们有些不好意思。董慧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知,高铁蓬勃发展,这个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现在已经乐在其中了”。李瑾昱也搭话:“看到复兴号在我们检测的铁轨上跑很骄傲。”

  如今,任务多的时候,她们会和工区小伙子一样,白班加夜班要走上八九公里的路。当初嫌她们麻烦的小伙子,现在也争着跟她们一组。

  武汉高铁工务段流芳线路车间副主任宋鑫介绍,这4个女孩子是武汉高铁工务段第一批女子线路检测工,之前这种工种的活都是男子干,招聘她们培养是想起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女孩子比较细心,为她们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想让她们往高铁线路检测数据分析的技术岗和管理岗发展。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