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万米高空上为患病老人吸尿37分钟,医生坦然回应:不后悔,顾不上考虑医患纠纷

首页 > 青春

2019-11-21 15:52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11月21日讯(记者石伟)“相信医患纠纷是极少数情况。相信大部分老百姓是善良的,理解我们是在救人。如果每件事都斤斤计较去怕的话,什么事都做不了。”北京时间21日上午11时,纽约当地已是深夜。谈起两天前在飞机上用简易材料为病人做穿刺,用嘴帮病人吸尿的经历,张红这样说。

  19日广州飞纽约的飞机上,张红、肖占祥两名医生紧急救助病人期间,张红用嘴为病人吸尿,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

  两位医生向长江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想法。

  深夜飞机上突然紧急寻医

  张红(右二)与肖占祥(右一)商量救治方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19日凌晨1时47分,从广州飞往纽约的CZ399航班准时起飞。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乘客们疲惫地睡着。乘务员突然发出紧急寻找医生的广播,半睡半醒中的张红蹬上鞋子站了起来。他看到不远处的肖占祥也站了起来。

  张红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肖占祥是海南省人民医院的血管外科主任。两人去纽约参加一场学术活动。

  出于职业习惯,两人快步向飞机后舱走去。

  肖占祥看到,卫生间的门敞开着,一位男性老人正蹲在马桶上哀嚎。他的脸上全是汗,衣服湿透。

  “乘务员介绍,老人两小时前上厕所时出现排尿困难,现在已经完全排不出。我摸了一下他的小肚子,已经胀得像个小西瓜。稍微一碰就喊疼。”肖占祥和张红两人都不是泌尿科医生,但出于基本医疗知识判断,老人因前列腺肥大,加上长途旅行造成急性尿储留。如不及时排出尿液,老人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膀胱破裂,最终危及生命。

  简易材料制作成急救“神器”,救不救成难题

  肖占祥为病人做穿刺 (海南省人民医院供图)

  想把膀胱里的尿液通过干预排出,只有两种办法:用导尿管插入尿道,将尿液引出;或者进行膀胱穿刺。

  两名医生让机组尽可能找备用医疗器材,发现没有一项适用于导尿。

  “现场找来了牛奶吸管、吸氧管,还有两个小注射器。这些管子都太粗,没法直接导尿。”老人的小腹胀得厉害,全身大汗几乎擦完,并且一直哀嚎,情绪越来越烦躁。再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严重后果。肖占祥琢磨一阵,决定用注射器针头作为穿刺针,用吸氧管作为导流管,手工做一件穿刺导尿器。

  有机组人员提出顾虑,万一手术出现意外如何后续急救,手术失败则容易造成纠纷。按照通常办法,出现紧急病人可以就近迫降送医治疗。

  迫降到最近的阿拉斯加或者加拿大,至少需要近一个小时,可能耽误黄金救治时间。另一方面,迫降送医对患者必然会产生高额费用,而机上所有人员的行程也会受到影响。

  救还是不救?成为不容长时间考虑的大难题。

  抢救过程出“意外”,医生果断用嘴吸尿液

  张红用嘴为病人吸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张红与肖占祥商量之后,评估认为用注射器针头穿刺的办法不会有太大副作用,可以快速为病人解决痛苦。

  两人将手术方案和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这些情况告知病人家属,家属决定尽早救治。

  “针头经过简单消毒,又比较短小,不会出现感染。尿液从导管往外吸,不回流,也一般不会造成感染。”张红说,肖占祥医生花很大努力用小针头完成了穿刺,帮助病人平躺,两人却发现尿液到导管中部之后就流不出来了。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张红果断用嘴咬住导管外端,开始一口一口把尿液往外吸。机组人员也赶快递来红酒瓶、水杯,帮忙接住吸出的尿液。肖占祥则不停帮助调整病人姿势,以便尽可能将膀胱里的尿液排干净。

  整整37分钟,张红吸出了700-800毫升尿液。病人明显放松下来,不再喊疼。

  张红说,当时看到肖占祥医生因长时间蹲着,站起来的时候腿都在发抖。

  医生坦言不后悔,顾不得想医患纠纷

  临时制作的救命导尿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因为膀胱长时间膨胀,没有什么张力,压力不足,尿导不出来。当时时间紧迫,病人也非常躁动疼痛。针头非常短小,好不容易费劲穿刺进去了,稍不注意就跑出来了。”回忆起当时的举动,张红说实属紧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人不怕吸尿液。当时没想这么多,但吸第二口的时候就差点吐了,味道确实不好。另外,很多传染病是通过体液传播,当时也担心过,但还是这么做了,现在也无怨无悔。”张红说,下飞机之后,他和肖占祥在机场外遇到患者夫妇,对方已经可以正常行动。两个医生高兴地笑了。

  “非常有成就感、幸福感。病人和家属在那种情况下选择信任我们,让我有点感触。医生如果每件事都斤斤计较去怕的话,什么事都做不了。”张红说,他相信医患纠纷是极少数情况,相信大部分老百姓是善良的。

  “医生承担的纠纷风险,与病人承担的生命风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肖占祥说,当时脑子曾经闪现过医患纠纷的念头,但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根本顾不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