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增强区域优势
加快建设武汉物流中心的建议
市九三学社
进一步增强区域优势,加快建设武汉物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将给武汉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拓展武汉的发展空间,提高商品周转效率,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对于优化武汉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九三学社继2003年对武汉市物流行业状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又再次组成调研组,对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商贸业和汽车业的发展对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不同业态的物流企业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武汉市物流业通过近2年的发展,已经在理念上有了更新,组织上实施了集成,规划上形成了系统,技术上得到了发展,区域优势有了进一步增强。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有待落实,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形成,社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只要政府、社会、企业目标统一,借助中部崛起的政策环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武汉市的物流业一定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发展,进而成为华 中地区乃至全国物流中心之一。
一、武汉市物流业近两年来的发展状况
(一)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经过近两年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强度投入,武汉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构筑了强大的立体网络资源。
武汉的城市干线已经形成了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铁路方面,京广、京九两大南北运输大动脉在武汉交汇,京珠和沪蓉两条国家主干国道均通过武汉。水运方面,长江和汉江两条内河主干航线在武汉形成三叉形汇合。航空方面,武汉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51条航线。城市交通设施方面,所有的城市主干道和桥梁均进行了拓宽、维修、维护和保养,交通附属设施也得到了综合整合和提升。
(二)商贸业发展迅速1.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市仅大型购物中心就有17家之多(武商“摩尔城”、王府井百货、中商购物中心、徐东平价购物广场、汉商百货大楼、21世纪购物中心、中百中心百货、群光购物广场、亚贸购物广场、易初莲花购物中心、鲁巷购物中心、华氏百货,即将开业或正在规划建设的有中商团结销品茂“SHOPPINCMALI”、万达商业广场、汉阳铜锣湾购物广场、新世界购物中心和世纪中商百货购物广场等),营业总面积已达120多万平方米;全国的大型电器卖场集结武汉(国美、苏宁、工贸等);国际零售业驻扎武汉(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
2.投资多元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增长,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保持快速扩张趋势,集体经济出现新的起色,国有经济同比下降。
3.经营业态多元化。过去单一的国有零售点经营模式已被今天的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综合超市、酒楼等大中型现代化企业所取代,经营范围涵盖百货、食品、医药、餐饮、建材、家电、家具、眼镜、音像制品、美容美发等30多个行业。发展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4.品牌理念深入。大型商业的零售卖场致力于整合人力、物力等资源,突出品牌经营优势,有的引进地方品牌,有的引进国际和国内品牌。各商业集团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5.网络建设功能化。从单个开发演变为区域整体规划,从单纯的数量的扩张演变为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交通环线为基础的商业网点布局特点,即:内环线内以购物中心为主,体现城市的繁荣繁华;中环线内以超市大卖场为主,体现城市的商业实力;外环线内以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现城市的聚散功能;社区内以便民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现城市消费的便利性。
(三)武汉物流业市场需求蕴藏巨大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制造业在中国的支柱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也随之快速成长。
随着跨国汽车集团企业本土化策略的实施,国外汽车产业向国内转移的步伐越来越快,东风公司总部已经驻扎武汉,以神龙公司为龙头的我市汽车制造业及其零部件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合资、合作,成功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雄厚资本。作为武汉市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扩大。
汽车制造业是最复杂的供应链,由各种物流活动将供应链有机的串连起来并形成网络,优化的物流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有效的运转并盈利。现代制造业物流是涉及交通运输、代理服务、仓储管理、加工配送、信息网络、营销策划等多种行业的复合性产业。
因此,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潜力。以下数据可以体现需求之巨大:2004年武汉制造业增加值是733亿元,根据统计数据,假设物流成本占18%的话,则2004年的物流产值约为131.94亿元。如果制造业每年增长13%,物流成本每年下降1%来估算,到2008年,制造业方面物流的产值大约有179.26亿元。由此可见,需求市场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国内外资本聚集武汉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型项目的建设投产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必将大幅度刺激武汉物流业的需求和发展。
(四)物流业发展软环境得到改善
——政府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府制定《武汉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现代物流业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物流业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我市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我市投资环境。
——积极实践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武汉的企业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中小企业居多。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信息流指导实物流。发展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武汉企业的竞争力刻不容缓。为此,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切实研究信息化发展规划;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以武汉世通公司为代表的物流公司,已经完成了需求调研和流程分析,启动了整体方案设计和系统开发,新的物流信息系统即将全面运行。
——规划集成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已纳入振兴武汉制造业的规划中。根据制造业的需求特点和规划,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要枢纽的规划建设,并逐步到位实施。
二、当前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现代物流的理念。企业“重生产、轻流通、重自给、轻外协”的观念仍较为普遍。许多人包括企业决策者对物流的认识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及储存,对现代物流知识了解很少,对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更是知之甚少。人们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加储存阶段,尚未认识到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整合工程,是应运用现代通讯、电脑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有效整合生产商的原材料分供应链及市场中商品供应链,使之形成社会化的高效集成供应链,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并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二)物流业部门、条块、区域分割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都自成体系,家家有仓库,行行搞运输,资源整合的意愿微弱,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供应链条,全社会物流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无法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高效运作。
(三)物流专业人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未来武汉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从事物流业的人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武汉物流产业发展的障碍。由于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真正能够认识和理解现代物流和配送的人才极其短缺,从事物流(运输、储存)工作的高级人更是缺乏。
(四)物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少、介入性低、指导性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据了解,目前,武汉物流业行业协会发展缓慢,现有的一家,隶属于市交委,为官办而非民办,并没有承担起社会物流业务培训、供需协调、信息发布等服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