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作出的又一个重大的决策,是我国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部崛起,交通必须先行。武汉交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个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在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高起点、大跨度上规划、建设并有效管理城市交通体系,以提升城市聚散功能,进一步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一、加快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现代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据预测,2020年,武汉市日过江客流达133万人次,要输送如此巨大的过江客流,单靠常规交通是难以满足的。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交通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此我们建议:鉴于武汉建设轨道交通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疏导作用,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同时,建立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常规公交的便捷换乘体系,引导并鼓励人们出行方式向公交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区域组团的中心地带,完善步行导入系统,构筑沿轨道交通走廊发展的网状城市结构体系。
二、对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建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建设部报送的一份文件上批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武汉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切入点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
地铁系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在地铁之外,可以考虑一种替代性方案,这就是BRT系统,这是目前世界银行向全球推广的一种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BRT交通系统,全称BusRapidTransit,是一种快速巴士运营系统。BRT系统之所以能实现快速,高效,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客流,因为它有专用路权,大容量公交车辆。BRT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它的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可以与地铁、轻轨衔接。
三、对武汉实施城市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道路客运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市的城乡客运一体现状不能满足武汉市道路客运增长的需求,无法承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运压力。为此,我们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以中心城市为集散点往外辐射:市、郊区、中心镇(乡)、村等逐级辐射,覆盖领域广泛,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的体系。第二,建立统一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在城市区域内,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公交网络并设置公交站点。合理分配运力,加强线路经营权管理。第三,建立高效的道路客运管理体系。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就是统一管理机构,对原来分处不同部门管理的道路旅客运输实行统一管理,对于不同的经营主体,要避免无原则的政策倾斜。
四、对武汉市郊区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建议
城郊客运公交化是解决城市公交与郊区客运二元分割的有效
措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区间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从交通环境上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郊区人民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
第一,提高郊区干线公路技术等级,改善低等级公路即郊区三、四级公路的通达性,改造现有的道路客运班线。第二,积极开通市郊列车。武汉有不少通往郊区的铁路专用线闲置,可以利用现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第三,按照“二级网络集约化、三级网络规范化”的原则进行公交化改造,调整乡镇村途经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直接进入市区的路线,大力发展乡村公交班线网络。
五、对武汉市公交车辆采用清洁燃烧的建议
天然气被普遍认为是汽油和柴油最好的替代燃料,在我国被用作轻型车辆燃料已有多年。我国天然气资源很丰富,已探明的储量达3.86万亿立方米,加上价格便宜,燃烧值大,近年来发展很快。
我市机动车辆已超过62万辆,其中包括5000辆公共汽车和12137辆出租车。交通污染已取代以前的煤烟,成为我市主要的对公交车辆的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得到直接的经济利润。对我市部分“油改汽”的出租车调查表明,富康车“油改汽”后,每天能节省10元左右,一年就能省3600元。武汉市目前12137辆出租车计算,加上5000辆公共汽车,一年全市可节约一亿多元。
六、对武汉市客运出租车经营模式的建议
出租车改革关键是产权明晰,明确产权成为武汉市出租车新一轮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和完善出租车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让有资金、有能力的企业走“两权归一”的路子。
我们建议武汉市出租车走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同时根据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个时段(3年)作为平稳过渡期。到2008年全市除少数个体出租车外,企业经营的出租车全部实行公司化承包经营。
七、对武汉市加强建设公交港湾的建议
目前,武汉市市区大部分公交车停靠站为杆式招呼牌,没有,内凹的公交车停靠区,公交车沿路停靠占用行车道,妨碍车辆通行,造成拥堵情况,增加了市内交通压力。这与广州、深圳等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市公交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公交站周边产生堵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建议政府将增设公交港湾纳入议事日程,加快快速路、主干道上的公交港湾建设的力度,确保公交站点的交通秩序和乘客的乘车安全。
八、对武汉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建议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为ITS),是一种集信息技术(1T)、人工智能(A1)、电子控制、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PS)、影像计算机处理、有线/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在一起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能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现代化、科学化的智能管理。
加快我市ITS建设,第一,要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的原则。充分利用武汉市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开发。第二,要以技术与管理创新为核心。第三,要实施标准化战略。充分注意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应用中的标准化,对于基础性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以及需要保证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方面,有关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并安排专门的资金制定有关标准。
九、对武汉市静态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强停车场规划。第二,改变“多头”管理局面。第三,改革停车收费与停车场管理政策,建设经营市场化。第四,开展交通评估。第五,做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使小区建设能够“交通规划先行”。
十、对规范武汉市交通秩序的建议
第一,加强交通秩序宣传力度,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第二,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并严格监督。第三,齐全道路设施,加强交通标识系统,使道路的规划、设计合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