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利益顺差”的美国吃了什么亏?
在已持续半年不断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中,美方抱怨之一就是美国对华贸易有巨大逆差,“美国吃了亏”。这也是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输美产品强征关税的原因之一。那么,美国真的是在对华贸易中吃了亏吗?真相到底如何?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星期二(25日)在北京表示,贸易差额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亏的多少。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有没有吃亏,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最清楚。这位会计专业出身的官员一语中的地指出,在中美经贸合作中,美国企业获得的利润远超中国企业,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
“利益顺差”在美国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真实写照。经过近40年发展,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赖。中美双边贸易规模已达到7000亿美元,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也达到了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
人们看到,中美两国处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不同位置,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也要看到,中国企业更多的是赚取加工费,而美国企业则从产品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就已获益巨大。比如,在美国设计研发、在中国组装生产、在全球市场销售的苹果手机。根据高盛公司2018年研究报告,如苹果公司将生产与组装全部转移到美国,其生产成本将提高37%。
从消费环节看,大批质优价优的中国商品走进了美国的千家万户,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美国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美国贸易全国委员会研究显示,2015年,中美贸易平均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成本。
中国作为全球一个巨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美经贸合作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7年度美各州对华出口报告》,2017年每个美国农民平均向中国出口产品1万美元以上。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华拥有10家合资企业,在华产量占到其全球产量的40%,美国高通公司在华芯片销售和专利许可费收入占其总营收的57%。
这些事实,能够证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吃亏了吗?
从根本上看,自由贸易的实质是一个愿意买、一方愿意卖。美方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自然会带来更多的贸易逆差,并不是因为“强买强卖”,而是源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国际产业分工等多种因素。
贸易竞争力源于产业竞争力,竞争力强的产业出口相对多。美国在汽车、飞机、农产品、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一直都对华保持大顺差。比如,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汽车131亿美元,对美出口汽车14亿美元,美国的汽车出口额几乎是中国的10倍。据本周一公布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披露,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 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 的集成电路、17% 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人最不愿意谈的就是它对华超过5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顺差。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内地到访美国游客数量连续13年增长,其中12年的增速达到两位数。而据中国官方统计,美国是中国学生出境留学第一大目的地,2017年中国在美留学生约42万人,为美国贡献了约180亿美元收入;中国对美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从2011年的34.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72亿美元,六年时间翻了一番。
事实上,中美贸易不平衡还与美对华出口管制有关。据美国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
事实证明,中美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而且美方净收益占优。享受中美贸易“利益顺差”的美国,其所宣扬的“美国吃亏论”没有说服力。(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编: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