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扔垃圾、大数据配餐……厉行节约,武汉各区有妙招
长江网10月22日讯(记者潘璐 通讯员张照永)走到垃圾桶前人脸识别,垃圾桶开盖,扔垃圾。如果没有按垃圾分类来扔垃圾,马上就会上“黑名单”。近日,武汉市机关事务局召集各区机关事务系统的负责人,就如何推进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开展了深入交流和学习。
在交流会上,各区代表都带来了“厉行节约”的先进经验。东西湖区机关食堂全面推行“小锅炒菜、分锅炒菜”,小份菜控制在120克每份,厨余垃圾少了,菜品丰富了。武昌区在公车问题上下功夫,搭建了武汉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武昌子系统,申请、派车、出车、评价,全部电子化办公。江夏区在节能方面下文章,食堂里瓜皮菜梗做咸菜,出水量大的水龙头换成节能型龙头,推出“智慧后勤”小程序,逐步实现“一部手机办后勤”。江岸区更新了食堂设备,每月节约近万度电量,还利用小程序预订点餐,食堂按需制作。汉阳区大数据分析、市场调查都用上,既降低需求侧的“碗中”浪费,也减少供给侧的“锅中”浪费,环环降低损耗、提高食材利用率。
深埋地下的分类垃圾桶,刷脸开盖扔垃圾,让大家严格按照垃圾分类丢垃圾;食堂里利用大数据配餐,合理计算食物的用量;停车场车棚用太阳能板搭建,既能遮阳又利用光伏发电……各区的集中交流结束后,参会代表参观了汉阳区政府里的各项节能设备。
会后,武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机关事务部门在厉行节约中担负重要职责。既要保障机关规范高效运行,又要降低资产资源消耗。下一步,全市机关管理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把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做实做细,达到减支增资目的。积极推广绿色产品和节能技术,加强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公车、公房、公共机构节能、后勤等能源资源消费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要积极采用光伏用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改造,真正将“绿色发展”“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落在实处。
【编辑:朱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