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学雷锋“最美志愿者”

来源:
调整字体
  ·3月5日是第56个“学雷锋日”。3月4日,武汉市召开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全市第五批“学雷锋示范点、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市“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推选结果。
  学雷锋不在于一天一月,而在于常年累月的坚持。学雷锋的队伍力量不仅仅来自于集体,更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今天,我们仅仅只报道了三位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但他们的故事向所有展示,包括他们在内的44人,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志愿者”。
  胡顺庚:
  江岸区聋人协会志愿者
  聋哑摄影人用记录残疾人生活正能量
  胡顺庚是一位聋哑人,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摄影人。他的摄影全部靠自学,改革开放40年中,他把武汉市每个不同年代发生在残疾人身边的变化,全部拍了下来。
  1987年9月,在当时武汉最繁华的汉口中山大道上,修车个体户彭忠祥在自家的店铺门口,打出了一张印有“免费为伤残人服务”的广告牌,这是武汉市几十年来第一张公益广告;1990年,武汉市第一砖瓦厂工人、肢残青年陈汉君和修理钟表个体户、健全姑娘周平在汉口水塔下举行“义务服务结婚典礼”,受到围观群众的称赞。这些难忘的瞬间都被胡顺庚拍了下来。还有很多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都成为胡顺庚镜头中的主角。
  几十年来,胡顺庚看到了武汉市残疾人的重大变化,从生活困难,到现在享受低保和各种补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在江岸区残联为胡顺庚举行的摄影展上,他的作品让来到现场的许多聋哑人真实地感受到了正能量。
  胡秋生:
  青山区工人村街“天天敲门组”志愿服务队负责人
  “天天敲门”解决邻里纠纷难题
  67岁的胡秋生是武汉市青山区青宜居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8年多前,他在社区和一群志愿者发起成立了“天天敲门组”服务队,从最开始的10名队员,发展到现在的516人,队伍越来越壮大,服务于社区16000多名居民。
  胡秋生负责青宜居16栋和11栋的368户居民,每天敲开几家门聊聊家常,提醒一下防火防盗等危险情况,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清楚。每天,胡秋生和组员们敲开一位位街坊的家门,嘘寒问暖,帮忙做些送饭、洗衣、换煤气等小事,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在胡秋生每天的敲门过程中,不少家庭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和纠纷及时解决,近几年,胡秋生负责的16栋和11栋无一起入室盗窃案和大的民事纠纷。在所有“天天敲门组”队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青宜居成为青山区远近闻名的幸福社区。
  “一家幸福是小幸福,整个社区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幸福。”胡秋生说,自己是个普通人,只不过有副热心肠,看到楼栋内有不文明行为敢去管。“简单的事情认真做,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就是我的想法。”
  胡文兵: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
  用亲身经历教会脊椎损伤者生活重建
  胡文兵是一位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的残疾人。致残前,他是央企高管,年薪百万,2015年,一场车祸让胡文兵脊髓受损,双下肢瘫痪,巨变让他一度想以死了解。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胡文兵参加了武汉市残联康复中心举办的免费“生活重建”项目训练营,从学习生活技能到心理重建,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专业的训练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练习,胡文兵现在可以独自外出旅游,甚至开车上下班,他感受到了重生。
  胡文兵觉得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更多人,便和从训练营中毕业的其他同伴一起,在全市推广“‘轮椅之翼’脊髓损伤生活重建训练”项目,三年帮助150多人做了生活重建训练,间接服务了1000多人。
  胡文兵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残疾人,一名党员,他将付出最大的力量,帮助更多的的脊椎损伤者调整心态,重建生活。
  记者陈玲 通讯员杨士启 蔡滢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