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

15位“银发湖长”风雨无阻守护湖泊

来源:
调整字体

  81岁的刘智修正在巡湖

  昨天,吃过中午饭,年过六旬的张钢兰就从家里出发了,去巡湖。张钢兰家住将军路,她是将军路中心沟的民间河长和金银潭的民间湖长。不约而同地,66岁的文昌植也从汉正街的家出发,坐公交30多分钟去墨水湖走湖。他上周刚上任墨水湖民间湖长,此前已任月湖民间湖长7年。他们出发的时候,81岁的刘智修已经巡完鲩子湖,回家吃午饭。他们都是上周六武汉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61个重点湖聘请的民间湖长。全市90个民间湖长中,他们这样的银发老人有15位。

  81岁的她组建了武汉第一支银发护湖队

  2005年,刘智修搬到了离鲩子湖仅3.8米的“宝岛赏湖居”。小区名字很好听,但湖水散发的异味常常随风入室,“赏湖居”变成了“恼人居”。

  刘智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之所以成为护湖参与者是因为有些触动。湖泊管理工作人员劝阻垂钓和放生、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女工作人员曾被脏话骂哭,有一个人还差一点被推入湖中。

  2010年,已经72岁的刘智修动员晨练的老人们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鲩子湖。这是武汉地区第一支银发护湖队。开始只有8名志愿者的护湖队现在有队员100多名了。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志愿者队伍,2016年被市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者团队”。

  最初,护湖队队员们每天戴着红袖章巡湖。那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向湖里扔垃圾,在湖边钓鱼,以“放生”名义向湖中投放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巴西龟。刘智修带领的银发护湖队队员们采取“人海战术”盯人:钓鱼的来10个人,她们就上30个人劝说;放生者来1个她们就上10个人劝说。白天晚上、刮风下雨,只要有不文明的事发生,她们就出动。

  整整一年,困扰鲩子湖多年的生活垃圾、垂钓和放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鲩子湖水也越来越清了。昨天,正在巡湖的刘智修老人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66岁的他为月湖写了一本厚厚的日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周六才上任墨水湖湖长的文昌植昨天中午早早赶往墨水湖,墨水湖有18个界碑,他要尽快熟悉情况。

  因为离月湖近,文昌植曾经是月湖的一位垂钓爱好者,时间久了,对月湖也有了感情。2012年,武汉市向社会各界发起了征集民间湖长的活动,文昌植第一时间报了名。最后,他如愿成为月湖民间湖长。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在月湖钓过鱼了。日常捡垃圾、劝阻行人不文明行为、水葫芦疯长的季节下湖捞……文昌植为月湖做着他认为必须做的事。同时,他也发动大家一起来参加护湖活动。

  当民间湖长7年来,月湖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文昌植为月湖写下了一本厚厚的日志,记录下月湖这7年来一点一滴的变化。

  60岁的她不到3年揪出6个排污口

  今年60岁的张钢兰走一次湖,要花三四个小时。昨天中午顶着寒风出门,傍晚回来时后背已汗湿。

  张钢兰出生在武胜路,比邻长江、汉水。2013年,她搬家到金银潭,推开家门,就见机场河、东银湖、府环河、中心沟。“我这辈子对水有特殊的感情。”

  2016年,她当上金银潭的民间湖长,走湖成为她的日常。1月6日她巡湖的重点是金银潭北湖岸线整治情况,一边走一边将坡岸的垃圾和新开垦的菜地拍下来,然后汇报给官方湖长(街道的湖泊管理员)。“他们的行动总是很快,昨天这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当民间湖长近3年,张钢兰6次发现排污口,涉及到金银湖和一些子湖,最远的是洪山青菱湖。这些发现报告给官方湖长后,都得到了及时处理。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总共有166个湖,165条河。武汉市的民间河湖长集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等多种角色于一身,要求每个月巡湖一次,但他们往往是一周几次。他们将在巡查河湖时发现的问题向官方湖长报告,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和群众架起沟通的桥梁。 文图/记者田巧萍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