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

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10周年图书《师魂》首发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陈玲 马慧洁 通讯员易建新 刘泽覃)扎根教育一线的平凡教师,立足偏远地区,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用他们的爱心和付出,改变了一所所学校和许多孩子的命运;他们的事迹感动着当地的学生和家长,也促使更多人想去了解这些教师背后的故事。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暨第十届“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园丁奖”评选活动之后,5日上午,“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10周年图书《师魂》首发式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在2018年教师节前夕,向所有的老师致敬。
  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源于汶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舍身护学子的义举,由慈善家刘会兴首捐30万元发起,联合武汉晚报、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是爱心企业家、主流媒体、主流基金会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专门褒奖优秀乡村教师的民间专项基金,迄今累计捐款700万元。从2009年开始,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每年面向全国评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十年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已表彰全国基层乡村教师200余名。
  为纪念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10周年,武汉晚报、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共同启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暨第十届“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园丁奖”评选活动。今年2月起,武汉晚报派遣五路记者,历时4个月,分赴祖国的川新、滇桂、陕甘宁、闽浙皖,以及湖北省内的恩施、潜江、广水等地,回访曾表彰过的“最美乡村教师”,用纪实的手法、朴素的笔调记录了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今年8月14日下午,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个民族的59位老师,在北戴河被授予第十届“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园丁奖”。
  《师魂》一书不仅记录了在回访过程中,坚守岗位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还记录了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爱心十年的历程,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众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随该书同步推出的还有画册《脊梁》,首发式上,与会领导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及学生志愿者代表赠送了《师魂》一书。
  《师魂》 背后的数字传递教育大爱
  从“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到《师魂》一书首发,10年时间里,许多乡村教师获得褒奖,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社会影响力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一连串数字的背后,传递着无数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支持,一线教师们对教育事业和学生们的大爱。
  ■10周年 今年是“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10周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双臂护住4名学生。孩子们得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有感于谭千秋老师义举,慈善家刘会兴首捐30万元,联合武汉晚报、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成立“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用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并于2009年起每年面向全国评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最美乡村教师”,进行奖励和帮扶。
  ■700万 基金成立至今,已募集善款700多万元。
  ■200名教师 从2009年开始,截至今年8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评选已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已覆盖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逾200名教师受到表彰。
  ■3万公里 今年2月,武汉晚报启动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派遣五路记者分赴祖国的川新、滇桂、陕甘宁、闽浙皖,以及湖北省内的恩施、潜江、广水等地,回访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曾表彰过的“最美乡村教师”,进行捐资助学,行程总计3万公里。
  昨天的首发式上,《师魂》的作者之一、长江日报记者陈勇谈到自己回访2017年“最美乡村教师”赤勒卓玛的经历,异常感慨。“爱心扶贫我参加过很多次,但第一次看到这么困难的地区。”
  赤勒卓玛所在的四川省甘孜州通宵乡中心小学,距离成都700公里,处于一片连绵的雪山峡谷中,开车要走13个小时。通宵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不通水电,也没有手机信号,卓玛的父母曾一度想把她调到更好条件的地区去,但卓玛没有同意。“孩子们需要我,我不能半途而废。”卓玛的这句话,带给了陈勇深深的感动。
  ■56个民族 今年的第十届 “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园丁奖”,把评选对象首次扩展到了全国56个民族的优秀乡村教师。每位老师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赫哲族教师付新华,有着27年的教龄,现在是一个仅仅只有2名学生的超小班级的班主任,两个孩子都来自离异家庭,付新华既是老师,也是“妈妈”;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珞巴族,推选出的尼玛老师热爱教育工作,也有着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决心,他常常在空余时间里骑着摩托车四处寻找搜集鲜活的珞巴语,一一记录下来……
  ■1句话 颁奖仪式现场,59位老师分别用自己民族的语言自豪地说着一句共同的话:“我是最美乡村教师,我为中国梦做贡献。”“华夏千秋教育基金”今后将继续对更多的“最美乡村教师”进行表彰,共同振兴全民族的教育事业。
  2017年11月,武汉晚报公益文化传播院组建,随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将所有公益资源聚集、融合至公益文化传播院。昨日,汉网正式改版,打造湖北最权威的公益网站及中部公益大数据中心,同时,联合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好医网、新八建设集团、新七建设集团发起长江新公益联盟。除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外,集团20年热心公益活动、壮大公益平台的一组“公益大数据”也十分亮眼。
  三个“之最”
  20年前的“扶助行动”是媒体中最早的慈善公益品牌;武汉晚报公益文化传播院是全国媒体第一个公益文化传播研究、品牌塑造、活动执行的机构;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是全国最早褒奖乡村教师的民间基金。
  两大品牌
  扶助行动和长江公益。
  一个亿 5万人 千余爱心企业
  20年累计募集善款超1亿元,帮助过的贫困大学生、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病等群众5万人,先后有1000多家爱心企业与我们携手走在公益的路上。
  4个基金 7所希望小学
  包括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与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等共建4个专项基金。为边远山区、地震灾区援建了7所希望小学,分布在四川、西藏、青海、湖北等地。
  2018年汶川地震后,由武汉晚报发起,联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行的赈灾募捐,共募集1025万元,参与援建了汉旺武汉晚报·车都希望小学。
  30多个公益品牌项目
  联合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慈善总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等多家爱心机构及众多爱心人士,持续开展帮贫困大学生交学费、关爱留守儿童六一圆梦、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江湖卫士、最美家乡人、百岁老人评选、针心针意、益张照片、爱上高原、志愿者关爱行动等活动,全年共有30多个品牌活动不间断进行。
  100多个基金会和社会组织
  与全国100多个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建有合作关系。
  文/记者陈玲 马慧洁
  通讯员易建新 刘泽覃
  图/记者苗剑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