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

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把生活还给孩子

2017-11-06 10:14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调整字体

  工人日报讯 9月16日,合肥一名10岁男孩从34楼跳下;9月17日,杭州一名15岁女生从19楼跳下;9月18日,广东湛江一名高一男生在学校跳楼身亡……这些新闻让人不胜唏嘘。

  尽管青少年自杀只是极端个案,但也提醒人们,对于处于心智与人格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有些坎,他们并不是都能跨过去。而青少年群体中,厌学、沉迷网络、抗挫折能力差、考试焦虑等症状的日益增多,也警示人们,应更主动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强对他们的生命教育。

  “一些青少年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在降低”

  郑兆奇是雪绒花学生心理帮助热线的志愿者。做志愿服务3年来,他平均每个月要接到20多个青少年的求助热线。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包括情感困扰、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情绪障碍等。根据他的观察,来咨询的青少年普遍觉得自己孤独,不被外界理解。他们一方面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对事情产生焦虑。

  尽管没有实在的数据支撑,但多年的研究经验也让宗春山做出类似的判断。作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主任,他每年都要接受大量关于青少年问题的咨询。“一些青少年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在降低,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生命的意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

  今年以来,因为《王者荣耀》的流行,各地都出现不少“父母不让玩游戏,孩子就选择跳楼”的新闻。宗春山告诉记者,这背后不仅仅是游戏的问题。“它还反映了紧张的亲子关系,说明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只能通过游戏来逃避。”

  今年上半年,通过意识和行为操纵将人引向自我毁灭的“蓝鲸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蔓延,也折射出青少年的心理危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感和累赘感的不断累积,一些青少年产生自杀的意念,以此作为逃避绝望情绪或不如意环境的方式。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看来,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引发极端行为。外部环境主要是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最致命的冲突还是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这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责编 赵乐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