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湖北日报(记者谢斌、涂亚卓)曾经以武重、武锅、武船等工业企业傲人的武昌区,如今前10位的纳税大户有6家分属电信、金融、设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行业;数十公里外的江夏区,随着南车集团、新武锅等制造“大鳄”的扎堆,多年的农业大区挺起了工业脊梁。
最新发布的《武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题报告》显示,2007年武汉服务业增加值达1572.35亿元,GDP占比突破50%;同时,工业布局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开发区和远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全市的50%,工业主体地位日益凸现。常务副市长袁善腊说,这意味着武汉经济结构调整终于显现质的飞跃。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武汉曾经历一个艰难转型和持续调整的过程,如今产业布局已呈现全新格局。眼下,沿武汉三环线附近,先进制造业集聚带迅速壮大,钢铁、汽车、化工、烟草、船舶制造等支柱产业继续在全国保持优势竞争地位,光电子产业已成为国内重要生产基地;中心城区,传统制造业相继外迁,除传统商业、物流快速发展外,软件外包、工业设计、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占绝对主导优势。
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纺织、机电、建材等一批企业陷入困局。作为全省“龙头”,武汉毅然调整经济结构,对产业再布局:动建沌口、东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力支持武钢、东风、武烟、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进行大规模改建重组;城区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实行“腾笼换鸟”外迁改造;80万吨乙烯、富士康、武汉芯片等重大项目扎堆入驻;设计、软件服务等新业态崛地而起。
武汉在去年跻身“3000亿俱乐部”,制造业正与国际趋势接轨。同时“武汉服务业水平已跻身国内前列”,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一项统计数据称,武汉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